浏览数量: 19 作者: 恩小帅 发布时间: 2018-05-17 来源: 本站
环保的困局
环保,向来是民间运动中具有极强“合法性”、“号召性”的旗帜。其原因在于,不加节制的工业化不仅带来环境污染,同时也是对人生命权的蔑视。在全国范围内,污染都是一个核心话题。随着环境逐渐恶劣,民间环保意识越来越强,每回碰到“污染”与“环保”事件,神经都能被挑动起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环保”似乎成了一种“政治正确”。
但名义上为环保证明,并不等于真的会去做,更不等于真的对环保主义者表示容忍。
首先,我们别忘了时代大背景是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,中国经济受到猛烈的冲击,GDP增长受到巨大挑战,四万亿政策砸向基建和房地产业。在这种背景之下,经济越是下行,政府越想保增长,对于反对派就越倾向于使用直接的镇压手段。因此,环保运动者们无疑是顶风作案,逆水行舟。
再联系到地方财政,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。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央富了起来,并把包袱甩了下去,与之相对,地方背上了包袱,钱袋却瘪了下去。无论出于市场逻辑使然,还是政绩观的导向,地方政府对环保运动必然是除之而后
环保的助力因素
第一,环保建设能取代GDP增长的合法性。
尽管在持续不断的投资刺激下有过回光返照,但经济终于像中年入暮一样撑不下去了,不断地跌破人们的期望底线。GDP增长的合法性是要维护,但确实已经回天乏术。
那怎么办呢?不如做个顺水人情,放弃这个合法性,转而向其他领域寻求合法性。当年与GDP是生死对头的“环保”,在这个背景下被请上了历史的舞台。
但至少,“环保”被装备了名义的尚方宝剑,碰见它的妖魔鬼怪,也不敢公开诅咒,只好矛头不变、但暗渡陈仓。
第二,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环保发声提供保障。
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,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,这是这个时代不同于“没有印刷机就等于哑巴”的民国时代的地方。
残酷的现实
尽管新时期有着这些助力,但环保的敌人从来不会睡懒觉。
但至少,“环保”被装备了名义的尚方宝剑,碰见它的妖魔鬼怪,也不敢公开诅咒,只好矛头不变、但暗渡陈仓。